请输入关键字

【温暖解读】对那个“不会画”的孩子,我们到底存在多少误解?

2020-04-11 16:34:00

“我们大人,对孩子的绘画总是存在着过多的误解。那个‘不会画’的孩子,他并不笨,有可能还是个惊才绝艳的天生画家。”——王辰

大家好,我是王辰。毕业后做了几年插画师,来到希望美术后,一直从事少儿美术教师工作,至今已经有3年了。收到这次邀请的时候,由于疫情的关系,希望美术线下班课全面停课,我正在家中准备着这周线上授课的教案。看到主题词“给你印象最深的一课”时,我脑海中涌现出三年来无数个瞬间,令人感慨的、感动的、欢腾热烈的……

有句话说:孩子是老师的老师,对此我深以为然。三年前,当我第一次跟随主讲老师站上讲台时,虽然自认为有实习的带课经验,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还是让我有些忙乱。然而当我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和他们进行交流,才发现原来成人的世界对孩子存在相当大的误解,而这些误解来自于身为成人的“理所当然”。用成人的思维去推断儿童的内心,是极为浅薄的。对儿童绘画心理的了解,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深入,可以说这是非常深刻的命题,我们能教给孩子的是绘画的技艺和艺术的思维,而孩子教会我们的则更多更多。

希望美术教育上课的儿童

我们常谈儿童画,在成人眼中,孩子似乎就是一个灵感宝库,不存在“画不出来”的情况。但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孩子身上最经常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画无可画。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没有可画的东西吗?显然不是,孩子是非常善于体察生活中的美的;那是孩子没有想象力吗?也不是,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但是身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对孩子的绘画引导是正确的、科学的吗?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2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课堂,这两次的课堂对我来说是一个观念的转折点。正是通过和孩子的交流,我发现了——那个坐在画纸面前却什么都画不出来的孩子,他并不是不会画,而是对他的引导方式出了问题。

希望美术教育上课的儿童

/01/

“没有生活的积累,孩子就画不出。孩子们要么兴致很高,但画了半天什么也画不出;要么勉强画出来了,但画面空洞无物,失去了情趣。”

在一节“家用电器”命题绘画课上,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擦过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地说:怎么画啊?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刚刚在讲解此次命题的时候,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为什么一到正式开始画,就出现这种现象呢?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洗衣机的孩子找来,问他为什么不画了,孩子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洗衣机说:我虽然知道洗衣机是什么样的,但是不清楚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想了半天还是回想不起来具体应该怎么画。

听到孩子这样说,我顿时醒悟:我们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这个时候怎么忘了?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孩子平时如果不经常观察洗衣机,就意味着他连最基本的洗衣机的部件、构造都不了解,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用笔来设计创造一台洗衣机吗?

于是我总结出:创造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和提高。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因此,在教学中要想真正使孩子创作出丰富、有趣的画面,在美术教学中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观察,才能有足够的绘画素材。

希望美术教育课堂

/02/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格外注意培养学生们对日常事物及生活的观察能力,要求孩子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观察家中常见的各类生活用品,带领孩子回忆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些小事,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敏锐度。

在上《公益招贴》这一课的时候,我把这一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益招贴,并通过大量的招贴画让学生了解分析作者是如何设计的,有哪些要素;第二课时重点讲设计与制作方法,第三课时,让学生从保护动物这个主题出发设计制作完整的作品。在第二课时讲到字体设计方法时,其中一个环节我给孩子的命题是:保护大象。野生大象的象牙一直是偷猎者的目标,本期课堂假设大象可以说话,它想说出对偷猎者的控诉,但只说出了一个字:“我……”,让学生用其中这个“我”字为例进行尝试设计。开课了,我首先讲解、演示了几种艺术字不同效果的设计方法,如可爱活泼的字如何设计,分量感沉重感的字如何设计,特殊效果的字如何设计……在学生动笔设计之前,我又用几个小故事介绍了环境问题、非洲象的生存困境,让孩子了解设计的背景氛围,引起孩子的同理心,孩子都是感情丰富的,这些小故事让孩子对大象的遭遇感同身受,对设计的主题产生了热情和动力。

希望美术教育儿童作品

接下来,我就开始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已完成了,并把自己的画作放在桌子上,意犹未尽地又拿出纸开始继续创作……又等了一会儿,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老师教授的方法进行创作,甚至有的学生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他们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表现力,创作出了许多生动、感情丰富的“我”字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作品交流环节,学生在分析自己的构思时,他们个个都像是一个美术鉴赏家,感情充沛地、充满激情地欣赏评述着自己的杰作,灵感在热烈的交流中不断碰撞着,激发了学生对不同方法运用使这个“我”字有不同的艺术效果的探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交流分享后,学生受到启迪,又进行了二次创作,设计出了更多的艺术字作品,这次的作品更加丰富,产生了更多的不同效果。最后我们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举办了班级画展,大大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使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更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不同魅力。

下课了,本以为学生的兴趣活动会到此为止,走出教室到外面去玩其他的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是如此地自豪,对自己的创意是如此地在意与珍惜。只见两个平时画画不太认真的同学这时正在向别人一本正经地介绍自己的作品:“看看,我刚刚设计的!我的设计思路是……”。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群洋溢着热情的小画家们,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写满了骄傲与自豪。今天,他们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他们在创作的热情与成功的娱乐中学习了知识。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或一名家长,不要想当然地对孩子的画作指指点点,而是需要循循善诱,点燃开启孩子灵感的那盏明灯。

看着学生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透露出求知的眼神和对未来无尽的憧憬,看着那些变幻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我时常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和激动。我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少儿美术教师。希望以后的道路,能继续陪着这群孩子们,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