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希望美术教育《美育面向未来》主题访谈 | 与程明太对话,解锁美术教育的成长价值与创新密码,探讨家长美育认知

2025-11-22 11:10:00

美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塑造与生命的滋养。在孩子成长的画卷上,美术教育落笔于审美,着墨于心智,深刻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与表达自我的方式。

本期《美育面向未来》访谈栏目,我们荣幸邀请到程明太教授,与我们共同探寻美术教育的深层价值,解读其如何塑造孩子的品格、思维与未来,带大家读懂美术教育的真正内核。


本期嘉宾:程明太

Featured Guest

程明太简介:教育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核心组专家;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少儿艺委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上海中小学美术教材(上教版)主编;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访谈实录

Interview Transcript

 

灵感少儿艺术教育研究院总监马萌女士与程明太教授深度对话,共探美育核心。

问题一:除培养美术技能与方法外,美术教育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还有哪些作用?

程明太教授认为,美术教育对孩子的赋能是多维度的。它能提升孩子影响终生的审美素养,让孩子学会发现美、感知艺术魅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情商与心智,塑造自信独立的性格,锻炼关爱他人的情怀;同时,精细化的动手能力也会在造型设计、功能优化的创作中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想象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独有的优势,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

问题二:美术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在程明太教授看来,创新思维的核心是用独特方式解决问题,而美术教育正是培养这一能力的关键。它以感知、联想为基础,帮孩子突破固有认知,灵感则需通过长期训练积累。比如课堂上借助树皮的 “正负形”,引导孩子联想添画,转动树皮就能产生新想法,这样的趣味教学能让孩子在轻松中培养想象力,逐步提升创新思维,为能力迁移打下基础。

问题三:孩子画画常出现画错情况,该如何教孩子解决这类问题?

面对这个常见问题,程教授认为关键在于认知的转变。孩子画画 “画错” 不是问题,而是成长契机。美术没有唯一标准答案,所谓 “败笔” 可通过转化变亮点,比如墨点能添画成苍蝇、小鸟。解决这一问题,要先帮孩子纠正 “画错即失败” 的认知,再教他们 “转化的智慧”,甚至可以主动让孩子尝试 “画错” 再解决,以此培养孩子直面问题、灵活应变的能力与抗挫折意识。

问题四:应该如何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

程明太教授直指核心,认为许多家长的误区在于用“画得像不像”这一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他强烈建议家长摒弃这一标准,因为儿童的绘画是其成长过程、思维与想象过程的真实记录,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评价作品必须结合孩子的年龄与认知规律,关注其表达的故事与想法,而非结果。他呼吁家长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真正去理解孩子,才能看懂绘画,从而在正确的氛围中守护孩子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专家寄语

Expert's Message


程明太教授表示,美术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而希望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对孩子的关爱,都与他的理念高度契合。他多次参与希望美术的培训与课程研发,感受到团队的专业与情怀,也相信其发展方向与教学方法是科学的。同时,他希望通过此类访谈,帮家长解答美育困惑,让更多人理解美术教育的价值。

让艺术点亮童年,让美育滋养一生。《美育面向未来》主题栏目,将继续携手更多美育专家与教育学者,通过深度对话与专业分享,为您呈现更系统、更前沿的美育理念与实践方法。让我们共同构筑这片美育成长的沃土,见证每一个孩子在艺术滋养中绽放独特光芒,走向充满创造力的未来。希望美术教育,与您一起守护孩子最美的成长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