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希望美术教育《美育面向未来》主题访谈|清华美院高登科博士深度解读:AI时代,美育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025-11-22 11:05:00

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今天,当AI能够完成绘画、写作甚至编程时,我们的孩子该如何保持竞争力?我们始终相信,美育不是“锦上添花”的兴趣课,而是关乎孩子感知力、创造力与人文素养的“核心素养课”。本期《美育面向未来》访谈栏目,特别邀请深耕美育研究多年的高登科博士,从学术高度结合实践经验,为我们拆解“AI时代,美育为何能成为孩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答案,看清美育与未来就业、人生发展的深层关联。


本期嘉宾:高登科

Featured Guest


高登科:清华艺科院美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艺术博物馆博士后。

史金良:希望美术教育联合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灵感少儿艺术教育研究院院长。

访谈实录

Interview Transcript

希望美术教育联合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史金良(Horace)先生与高登科博士深度对话,就“人工智能环境下美育对未来就业的重要竞争力”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讨论。


问题一:AI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美育学习对孩子未来就业竞争是否会起到关键作用?

高登科博士给出明确答案:美育绝对是孩子未来就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价值在于“双向融合”——既汇聚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优势赋能美育,又将美育的感性教学方法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比如语文课的话剧演绎、数学课的构图解读、理化课的化学反应影像观察,让孩子从美学视角发现学科之美,大幅提升学习兴趣与深度理解。美育素养本质是“有逻辑的感性素养”,能驱动孩子主动探索世界、建立深刻链接,不仅在医疗(如医生解读CT影像的艺术判断)、科研等领域发挥实际作用,更能帮助孩子成长为有血有肉、兼具理性与感性的完备个体。而AI永远无法替代的,正是美育赋予的材料感知力、人文体验与个性化创造力,这些恰恰是未来职业发展中,区别于机器、体现人类独特价值的关键支撑。从生活场景来看,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离不开艺术与设计,美育的实用性早已渗透在生活与职业的方方面面。

问题二:对当前家长支持孩子美育学习的规划方向,您有什么建议?

作为四年级孩子的家长,高登科博士结合自身经验与研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要打破学美育就是要当画家的片面认知,关注教育部新增的艺术与科学融合专业等政策信号,认识到美育已逐步站在教育舞台中央,其跨学科价值正被高度重视。其次,要认清AI时代的教育趋势:单纯的知识获取已不再稀缺,AI在知识学习上的效率远超人类,但美育培养的感受力、想象力、自我表达力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这才是孩子长远竞争力的核心。面对孩子的美育兴趣,家长应全力支持,即便条件有限也要创造学习机会,避免因焦虑或惯性思维(如认为美育是“副科”)轻易停掉课程;当孩子在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四年级、小升初等关键节点出现兴趣波动时,需给予引导、鼓励与合理要求,及时与老师沟通帮助孩子跨过瓶颈期,让短期兴趣逐步转化为受益终生的能力。此外,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无论是主动提出“想画画”,还是“想去操场玩两小时”,这些基于自身感受的判断都是美育精神的体现,能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主决策能力 ——而这种能力,正是未来成为独立个体所需决断力的基础。

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知识易得,但感受力、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本身,才是人类最独特的财富。美育,正是守护并激发这些宝贵品质的关键。希望美术教育《美育面向未来》栏目,将始终以“用艺术启迪智慧”为初心,持续邀请美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拆解美育与时代发展的关联,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参考。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更多美育话题,陪伴每一位孩子在美学滋养中成长,让美育真正成为照亮未来的核心力量。希望美术教育愿与所有家长一起,以美育赋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