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可以从哲学与科学来定义:“哲学”就是挑起争论的,“科学”就是能终止争论的。“艺术”就是哲学与科学的抽象实体。有时被称为精致艺术或美术指凭借技巧、意愿、想像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的人类用以表达既有感知的且将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这些晦涩严谨的名词,通常就会让人望而生畏,其实去掉其他修饰词,艺术本质就是一种表达模式,是一个表达感情和意识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艺术表达又是怎样的?他们的最优选是什么呢?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等)、视觉艺术(绘画,素描,雕塑等)、图文设计、造型艺术(如雕塑,造型)、装饰艺术(如马赛克等),表演艺术(戏剧,舞蹈,音乐,相声)。在这其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文学艺术、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类别,我们今天将就这三个方面展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这三种类别中最容易涉猎的部分进行论述。
艺术中的表演艺术,尤其是以我们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为主,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作为语言类常常被大众所重视的节目之一。尤其是往年春晚的一些语言类的小品节目台词让人记忆犹新,“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探戈就是趟着走”、“点头yes摇头no”“脑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我叫白云,我叫黑土,我71,我75,我属鸡,我属虎”等等类似的又去台词,放到现在也是口口相传,其中赵丽蓉老师的很多作品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将每一句台词进行包装、修改增添上“包袱”之后,《如此包装》让人真正了解rap是什么,《打工奇遇记》揭露生活中的可憎现象,这些不仅始终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真是有利的展示了社会存在的某些现象,在观众津津乐道时又能够进行反思引发思考。
在文学艺术中的作品更是比比皆是,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就是自传体三部曲,根据自己的生平经历进行修改、改编的,将自身的种种小事映射到文学人物身上,让人物有血有肉,让读者感同身受。中国的文学作品例如:《骆驼祥子》、《围城》、《白鹿原》、《呐喊》、《活着》、《红高粱》等等作品,都是根据自身或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势和政治特性下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性格使然突出并揭露某些现实问题,人物和故事有真实故事改编后,人物更加饱满,故事更加婉转,更容易让观众去接受,再加上作家们的辞藻和语言的修饰,让阅读者更加舒适的阅读,更深层次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之后就要说到最常态化的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中的绘画是最直接、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如果说针对年龄较小的人而言,他们可能看小品看的是开心,读书看的是故事,那绘画这种表达方式是最好的选择。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孩子们对于美术的理解有可能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或许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了解不足够的深。假设这个周末家长们带孩子去了一趟海洋公园,看到了海豚、水母、海龟等等小动物,同时需要绘画一副保护海洋生物的手抄报,孩子们就能够通过观察到的东西,直接进行绘制,可能孩子第一次绘画的作品看上去不尽人意,但是每一笔都有孩子自己的理解和深层含义,不如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画,小孩子的画是用来听,而不是用来看的,可见,绘画是孩子们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孩子情绪的宣泄出口,是艺术。孩子们的作品是源于生活的,增添上孩子们自己的理解后,作品变高于生活本身了。
所以对孩子而言,绘画作为艺术的一大种类,或许是孩子选择表达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他区别于表演、文学的晦涩和深层含义,他就是直白的表达孩子此刻的情绪、在看到某一事物时的心情。艺术作为当今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让孩子们提前接触一些绘画类、美术类的内容是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