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正式“上线”。不少学生表示,艺术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了,过去每周只有一两节美术和音乐课,现在新增了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这样的课程改革之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普遍提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此前,教育部发布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一至七年级的艺术课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学生可以选择两项或以上学习。
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正式“上线”,对于学校和教师教学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从艺术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次改革的两大亮点。一是增强了艺术课程的综合性,二是促进了多学科之间的融合。
教育部表示,此次课改的核心变化在于:教育理念从育学转为育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点出发,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从过去“重成绩而轻过程",”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将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表达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美育素养。以美术课程为例,以前,学校的美术课程大多局限在教室内,以艺术欣赏和绘画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新课改之后,孩子们的美术课可以更多的拓展到户外进行,美术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绘画,创意装置设计制作、陶艺、雕塑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体验感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效果评价方面,要摒弃”唯成绩论“,从学生的课业效果展示、学习过程表现、知识储备量,以及技能掌握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对此,新课标中也特别指出,对于学习效果评价,要求不设水平等级。
新课改强调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教法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学校要积极组织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教研会,例如,组织语文、音乐、戏剧、美术等学科教师共同教研,引导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经典文学作品片段。对于教师来说,要加强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找到多学科之间的融合点,不断设计出趣味性更强、互动性更高,更有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特色课程。
新课改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深化艺术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美育素养的提升,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