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小学生妈妈在网络平台晒出女儿的兴趣班安排,引发网友热议。这位妈妈发帖称:女儿小学三年级了,发现兴趣班真的太多了,孩子累,我也累,但真要取舍也很难……这位妈妈还附上女儿的兴趣班课程和时间安排,足足8门课程,有的一周一次课,有的一周两次课,除此之外,还有三门课程是学了一段时间又暂停。密密麻麻的兴趣班课程安排,光是看看就让人感到一种压迫感,孩子每周的课余时间都被兴趣课程安排的满满登登,连出门玩的时间都没有。
“双减”政策出台一年多来,切实减轻了孩子们的文化课培训负担,但是,似乎并没有降低家长们“鸡娃”的热情。一些家长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从“文化课鸡娃”转战“兴趣班鸡娃”。书法、美术、兵乓球、钢琴,舞蹈......家长在全面撒网的同时,似乎又觉得个个都是重点,说不定孩子在哪一方面就有超人的天赋和兴趣,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发展。一方面家长心疼孩子因为兴趣班压力,没有时间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另一方面,朋友圈,同事圈里“鸡娃”的氛围不减,生怕孩子少学一点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众多兴趣课程,难以取舍。
“双减”之后,孩子们还没有好好享受几个自由自在的周末,就马不停蹄投身到兴趣班的“内卷”浪潮中,兴趣培训似乎成为了孩子们新的负担。这样的减负效果,显然不是国家“双减”政策的目的和初衷,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那么,家长要如何帮孩子平衡繁重的兴趣班负担和能够由孩子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在众多的兴趣课程中做出合理的选择,怎么选?其实,教育部的“双增”政策早就给出了我们答案!“双增政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增加学生参加体育、艺术、运动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时间。同时,也鼓励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
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在繁多的兴趣班之间做选择时,不妨多留一门体育或艺术类课程,减少一些其他类型的课程。说到这里,如果家长在音乐、美术、舞蹈、羽毛球、足球等艺术和体育类课程的选择上依然纠结,那么,我想再给家长们一个中肯的建议:美育类的课程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美育中考相信家长们都有所了解,今年,国家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在许多地区进行中考美育改革试点。今年秋季正式实施的新课标也明确了美术和音乐的主线地位,并且做出具体要求,艺术类课程将在1-9年级之间开设,所有课程时间需要达到总课程比例的9%-11%之间。从国家近年来频繁出台的美育相关政策来看,足以见得国家对于美育的重视程度,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重视美育,给孩子好的美育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当然,在兴趣班课程的选择上,家长最终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毕竟兴趣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关于兴趣,著名战略专家王志纲曾经给年轻人提供了三个建议:一是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二是一定要做自己有感觉的事儿,三是坚定不移的持之以恒。可见,兴趣对于我们做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做任何事情,如果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