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美术的学习促使孩子在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孩子在体验美术活动中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潜移默化的使记忆力、想象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著名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孩子看待事物的方式比成年人要简单很多,有时候他们天马行空般的观察角度和方式,会使得事情变得奇特又美妙。
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看重的是美术作品的创新能力,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是美术学习的课程目标。而幼儿时期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擅于开拓孩子的思维,可以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孩子大胆的创新,使幼儿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乐趣,从而开拓孩子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孩子更加具象的了解美术知识,教师应该把单调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富有生动意思的感知,因此,教师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例如,教师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先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推进式的教学方法,让美术知识的学习更加具象,让孩子的学习和记忆不再枯燥,感悟的更加深刻。
教师要给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其欣赏面,扩大他们的眼界。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拿实物让孩子亲身观察,比如春天刚发芽的小草,夏天池塘里的荷叶,秋天散落的银杏叶等,当然,除了自然景物的欣赏,也可以是周边环境的欣赏,还需要适当地教给儿童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玩”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