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请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感知自己的情绪,是焦虑?是厌倦?是失落?可能你的情绪不仅仅是这三种,你可以觉察一下,你的情绪跟焦虑、厌倦、失落哪一种情绪更接近?或者是跟这三种情绪中的哪一种情绪有关联?
当你有焦虑的情绪时,你要从提升自己亲子沟通能力的角度去思考缓解它,要想办法增强自己对所面临局面的掌控感;如果你的情绪更多的是疲惫后的厌倦,你要从提升快乐感加强自己亲子沟通兴趣的角度去找方法,在变化创造中调动自己的快乐因子;当你内心有孩子不再听话脱离掌控的失落感时,要从寻找亲子沟通的意义价值中获得满足感。这三种情绪分别对应人的能力、兴趣、价值。下面,我们沿着三叶草模型的三个方向来寻找处理我们负面情绪的小方法。
一、价值维度:在观念转变中降低失落,提升满足感
● 完成父母与孩子的课题分离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完成自己的人生课题。因为和孩子关系而苦恼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这样的想法,就容易把孩子的人生课题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考虑孩子应该如何如何,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轨道走,同时自己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很多东西。这样,一方面父母失去了自我,一方面,向孩子传递出了不信任。这是让双方陷入困境和挣扎的做法。因为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人生课题,孩子依然是独立的个体,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因为孩子不是在过父母的人生,而是在过自己的人生。
所以,父母要完成自己与孩子的人生课题的分离,以陪伴者非决定者的身份来和孩子平等的相处,孩子会在父母的信任中获得自己的成长,而父母不再控制孩子也就少了因为控制不住而产生的失落感。
●榜样示范,引领成长
父母完成与孩子课题的分离,不再力图控制孩子,不等于对孩子放任不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影响时间最长的教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榜样和示范。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我们要求孩子要过自律、健康、有节奏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带头这样做。在要求孩子正常作息的时候,我们先早睡早起;要求孩子少玩手机的时候,我们尽量不玩手机;要求孩子及时锻炼,注意用眼卫生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一起锻炼;要求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也能钻研业务。所有的这些,孩子都必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化为行动。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值得我们思考,这里面有太多的内容可以挖掘,只要您有心。
● 用身体传达爱意
身体接触是我们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需求,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它虽然不会像语言那么直接生动,但是它带来的力量却是语言无法比拟的。身体的接触在亲子关系中很重要。孩子渴望父母给予他们身体的接触,因为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传达出父母对他们的爱,更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和安全感。也许您说孩子长大了比自己都高了,不再习惯身体的接触了。您要知道,孩子再高再大,也是您的孩子,把孩子拥抱在怀里的那一刻,也许能填补您孩子失控的失落感提升满足感。
二、能力维度:在行动中缓解焦虑,提高掌控感
●管理情绪,理性处事
特殊时期,父母与孩子整天待在家里,难免会出现更多的摩擦与冲突,双方都会有各种负面的情绪产生。如果想把孩子的情绪管理好,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亲子间发生了冲突,父母首先要平抚双方的情绪,情绪处理好了,再处理冲突的事情。父母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抱怨、不唠叨,并寻找各种可以放松、减压、降噪的方式,如果可能,可以和孩子协商,按下暂停键,邀请孩子一起放松、减压、降噪,双方情绪都平稳了再理智地一起为发生的事情找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一起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维持稳定的情绪,减少冲突。
●提醒和监督孩子进行自主管理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居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看到孩子老玩手机不认真学习就焦虑甚至愤怒。这时候不要暴力沟通,也不要想当然的地认为孩子完全不在乎学习放弃了学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当下最困扰学生的也是自我调控方面的问题,他们希望知道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提高自控力。
他们需要您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的方法,并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监督他们执行。所以,您要做孩子自主管理的提醒者和监督者。先和孩子聊聊学习,耐心听听孩子对自己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的想法。而且居家学习的方式让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孩子可能会不知道该学什么了,这时候需要您给孩子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自我调控方法,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学习内容规划和执行计划。您要和孩子达成一致,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肯妥协,也完全可以先按他的想法来,哪怕是你认为他的要求太低,也不用着急。
在提醒和监督的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机会帮孩子提高标准。这样,所有的要求都是和孩子一起商量的,是孩子自己决定这么做的,这时候您适时的提醒,孩子自然就少了逆反,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这中间孩子的表现也许会有起伏,请您务必耐心,所有的习惯和品质都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只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只要您不会轻易放弃,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越来越好的表现。相信,在您的提醒和监督下,孩子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保持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
工作再忙,家务再繁琐,您也要和孩子最好是全家总动员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和生活节奏。尽可能给全家的生活制定一些明确的“抓手”。比如每天早上8点吃早饭、早饭后整理房间、下午三点做20分钟运动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秩序,能够帮助您和孩子面对绝大多数失控的情绪,让您和孩子重新找回生活的控制感,坚信自己能应对生活的挑战,开启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丰富规律的生活也能让我们的“心理免疫力”增强,更力量和信心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三、兴趣维度:在创新变化中减少厌倦,保持快乐感
● 转变心态,像朋友一样走进孩子的内心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是因为无数次的沟通,我们觉得不能走进孩子内心,时间久了,就会疲惫,心生厌倦。与孩子的相处,父母要放下身段,像朋友那样走进孩子内心,当和孩子成为朋友,和孩子像以前那样心贴心,才会有更大的快乐!
和孩子相处,是一种情感交流,父母首先应该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对于精力旺盛,天性活泼的孩子来讲,本来就容易烦躁。当我们能比较准确的表述孩子的感受时,他会有种被理解的感觉。
其次,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指责。
鼓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需多言,指责只能让你和孩子的内心渐行渐远。要记住,过多的发问和指责会破坏孩子对问题建设性的思考。指责,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威胁”情景,只能让他做出封闭自己,对抗父母的言行。
第三,多引导,少指教。
作为父母,我们会更多的认为自己能看清孩子的问题,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从自己的角度对孩子的问题做出过多的逻辑性解释和推理,并自我感觉良好。尽管这些解释从道理上讲也肯定正确,但带有指责的解释和说教所带来的可能是孩子无声或有声的反抗。所以,不如带着自己的解释和推理,坐下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只有孩子自己认可的解决办法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 父母带头创造生活中的快乐经历
居家不能外出,家里空间有限,但不等于放弃了运动,放弃了有趣的生活情趣。这时候可以父母带头,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游戏和活动,纳入到一成不变的吃饭睡觉上课单调生活中。比如课间休息,全家拿各种东西往五米远的桶里投掷看谁投的快;比如父子俯卧撑比赛,输的人刷碗;比如每周开展一次家庭厨艺比赛,让孩子也开始厨艺的练习;比如家庭古诗词大赛或家庭演唱会;做一个积分榜把各种比赛的结果进行统计,最后的冠军可以实现一个心愿,等等。在不能外出的单调生活中创造性的添加多变的生活小情趣,会让全家都保持快乐的情绪。
还有另外的一种高雅生活的创造也会带来快乐,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建立居家生活的仪式感。电影中都有这样的场景,生活的穷困潦倒的主人公,她家很整洁,饭桌上总有一束鲜花;上网课后,有人把学生上课分为了几等——打完卡接着睡,在床上上网课,躺在沙发上上网课,坐在书桌前上网课,穿着校服上网课。我想这都是仪式感。居家生活,足不出户,每天蓬头垢面的居家生活和精心装扮的居家生活肯定是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和家人一起创造一些有仪式感的居家生活细节,比如居家也穿正式的衣服,上午和家人共读一本书,下午和家人半个小时的互动游戏,晚上进行十五分钟家庭谈心和分享,等等,一起营造一种气质高雅的生活态度。
●三件好事练习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晚上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找找自己一天的小确幸,尝试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事物、自己的进步、感到满意的地方等等。具体做法是每天晚上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全家坐在一起,回顾下一天所发生的事,找到三件让自己感恩的事,可以是感恩自己的, 也可以是感恩他人的,或者就是单纯的小确幸也可以。把三件好事,用本子记录下来,相互分享和讨论。提醒家里每个人早晨起床时,回想下昨天的三件好事,充满活力和期待地开始新的一天。用这样的方式关注身边的积极变化,让单调的居家生活充满内心丰富情感的充盈。
一场疫情,这样特殊时期的居家生活,其实是一次难得的亲子相处机会,我们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间,也促使我们更好的思考家庭教育方式。我们与其唠叨,不如调整预期和策略,将假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作为一次特殊的亲子作业去完成,这样不但有助于减轻负面情绪,更有助于增进亲子沟通,促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