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
见字如面。
这是伦敦疫情暴发的第一个月,也是武汉疫情暴发后的第三个月。从新年到现在,我和你们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一直留在武汉的你们现在能给我许多关于疫情被控制的好消息了,而伦敦的情况却日渐严峻,这让无法陪在我身边的你们十分担忧。曾经嫌你们每天一个视频电话烦的我,现在十分能理解你们的心情了。你们大概就像我当初一样,只要一闲下来就整天整天盯着新闻,盯着那些血红的数据。那时候,表面上我的平静生活还在继续,学习还在跟进,还在参加朋友的新年聚餐,但我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顾虑着很多问题,如果你们不会消毒怎么办?如果你们没能规范地佩戴口罩怎么办?尽管武汉很快进入了严格的防疫状态,但是我依旧在担心,所以才有了那份“家庭及个人卫生注意事项”。而现在的我,也严格遵守着当初自己总结的防疫经验,实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封信一方面是记录一下现在我在伦敦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你们,还有所有牵挂着我的人放心。
从英国政府实施封城开始,伦敦的天气就从绵绵阴雨转成艳阳高照。我住在Nutford House,一个位于海德公园旁的小宿舍,身边的很多伙伴都离开宿舍,回家隔离了,只剩下大约十分之一的学生。原本热闹的宿舍一下子安静下来,原计划举行的活动也全部取消,就算在食堂进餐,座位也被分得很开,和其他同学社交的机会寥寥无几。更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受疫情影响,我最好的朋友提前结束了来英一年的交换学习,回到美国继续学业。每天早晨,我的内心都在被巨大的失落和孤独感冲击着,而我还不得不时刻关注学校的官网和我的3个邮箱,接收邮件和处理各种因为疫情冲击而临时修改的计划变动。使用微信和各种社交媒体的时间占据了我每天生活的一大半,聊天群里的伙伴们还有家人们都炸开了锅,惊慌、担忧、愤怒、失望,各种负面的情绪和混乱的消息充斥着我的大脑。我多么期待生活能回归原样,但是不行,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我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些问题和解决它们。
是否要回国,什么时候回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得承认当时受很多想要回国的同学的影响,回国的念头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空闲下来我就翻看机票。但同时我也没办法那么果断地直接离开,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完成,比如我的BRP卡(生物指纹卡)信息还有签证方面的问题,我也在担忧回国路上是否安全,机票和航线不停地被取消、调整。当我心中一片混乱的时候,是你们和我视频通话,让我就像以往做选择一样,把好处坏处写下来,把问题写下来,如果问题能解决就立马买机票,如果解决不了就先解决问题。完成了这项任务后,我发现自己不那么惊慌了。当我着眼于一步一步做好手上的事情,生活也变得充实和紧凑了起来。
我开始重新规划生活,快速进入疫情期间自我隔离状态。得益于前两个月你们在武汉的生活经验,还有这一年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我已经能十分冷静地面对眼前的难题了。我列下每天要完成的课业,晚餐后喝维生素水,保证早睡,每天睡前一小时进行冥想和情绪整理,以及囤积了大量牛奶来保证我的免疫系统处在最好状态。由于学校取消并推迟了一部分考试,原本计划的志愿者和实习活动都停止了,也没有大量的社交活动,我把重心移到了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上。为了避免被负面情绪淹没,我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只关注部分官方消息以知晓外面的情况,增加了与朋友还有你们的视频通话频率。看到很多在Facebook和UCLove主页上哭诉孤独的伙伴,我越来越意识到,你们还有我的朋友们是多么的关心和在意我,在这样的时期不停地询问我的情况,给我各种各样的建议。因为你们能冷静面对这一切,因为我的朋友们能一直关照着我,我才能克服这重重困难。我不强迫自己像在学校那样熬夜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而开始阅读几本喜欢的书,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漫画,我捡起了素描和钢琴,在安静的房间里反复放着最喜欢的摇滚乐,逐渐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别有一番乐趣。
在写这封信前,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我搬到了新的学生宿舍。在安排好了应该寄存和打包带走的物品后,我和留在宿舍的伙伴们搬了一次家,搬家途中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宿舍安排每次一人坐伦敦最贵的公交Black Cab(黑色出租车)到新住处,我也幸运地拥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因为宿舍包餐,所以也不怕食物不够。有时候不想吃宿舍的食物,我和朋友就每周去一趟超市购买食材,现在这边的超市都是排队进出,大家都会自觉地相隔至少一米远。药店和医院也都还在正常运行,所以你们大可不必担心我的基本生活需求。
通过这次搬宿舍的经历,我也意识到学校会把每个学生的健康和利益都关注到位,因为原本的宿舍人手不够,供餐和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没法保证,所以把人数不多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统一管理,并且为了保证人员不过于密集,安排我们的入住人数在一半以下。这样细节上的考量都让我安心、踏实地留在这里。
英国感染的人数还在上升,近来又收到限航的消息,于是我想干脆就安心留下来,做好自己能做的。这次抗疫是全人类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医护人员至今不分日夜地战斗在前线。就像他们给我的标语“They stay at hospitals for us, we should stay home for them”(他们为我们坚守在医院,我们为他们坚守在家)一样,做好该做的事,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
期待与你们团聚,更期待在疫情结束后能够出门吃个热干面,在武汉的骄阳烈日下躲在东湖的绿林里骑自行车。
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们有的是办法把它过得悠然自得,欣欣向荣。
想念着你们的晴晴
晴宝:
见字如面。
收到你的来信,老妈的眼泪忍不住地掉,为你的懂事,为你的勇敢面对,有心疼,更多是欣慰。心里一下子踏实多了,你远比我想象的更能干更独立。你也不用担心我们哈,国内持续向好,但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武汉也正在逐步解禁,防护意识依然不能少。
你选择了出国留学,走出去看世界,选择了这条路,就选择了艰辛与坚强。这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全球人类要共同面对的一场疫情,你是不幸的,因为这场疫情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你的学习生活。但老妈觉得,你也是幸运的,你是疫情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场你不得不面对的疫情,既是考验,也是一次历练,推着你走向独立,经历一次次历练,你会成长得更加出色和勇敢,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坏事。
1665年,距离我们355年,一场大规模疫情在伦敦暴发,超过8万人死于那次瘟疫,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该疾病后来被确认为是鼠疫,这场疫情,前后持续了大约2年。当年剑桥大学关闭学校时,牛顿还是一名学生,很无奈的情况下,他借了许多书籍,回到了家乡。对牛顿来说,这不是逃避,他决心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在偏远、没有纷争、没有喧嚣的家乡,坐一阵冷板凳、下一番苦功夫,把所有思想火花做一次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下一步研究。这段时间的牛顿,极少出门,只外出散步锻炼。1667年4月,牛顿告别了家人,返回剑桥。这场疫情,历时2年。而剑桥在瘟疫结束后,生机又逐渐焕发。牛顿,学识飞涨,自成体系。
2年的时间,对于牛顿来说,是成长的2年。
这场疫情,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坦然接受,并在这个新的环境中调整改变自己。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无法回绝某些无意义的社交,而疫情的暴发,恰好给我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认真独立学习的环境和绝佳的时机。真正高质量的学习,是“认真独立学习”。因为专注,所以优秀。我相信,只要你尝试过认真独立学习,极度认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尝到了甜头,你会很不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里,你更多是宅居在家,看到你已经在适应并调整自己,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紧凑,并“逐渐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别有一番乐趣”,老妈要大大地为你点赞。
老妈给你3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第一点建议,心理上珍惜这段人生难得的成长时光。变被动为主动,培养“认真独立学习“习惯。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真独立学习中收获惊喜。你很喜欢生物学,目前药学学习的知识,你觉得还不够,在完成目前药学专业的基础上,你正好有机会学习你感兴趣的生物相关科目。你或许能听一些生物学科的网课,借鉴他人上网课学习的经验——提前背好单词、概念理解清楚、把对应的英文知识点学完,做好预习自学和课后复习内化。
如果学校没有安排网课,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如coursera、udacity、网易公开课、B站等。据说B站上有很多翻录的国外顶尖大学的课程,大多配有字幕。另外,B站的弹幕功能很强大,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往往弹幕上都能看到小白提问,大神的解答紧随其后。对于很多自学的同学来说,B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平台。
第二点建议,是行动上恢复学校作息。呵呵,有点难度哈。不过,你不用赶到学校,可以省下路途上的时间。以周为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每天学习时间8-9小时,定时、定量。一周结束,及时总结上周完成情况,安排下周计划。
最后一点建议,屏蔽未经核实的疫情消息,除学习必要外,锁手机。每日跟着KEEP视频做瑜伽,完成固定锻炼30分钟,天气晴朗时,在室外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提下,跑跑步。
以上3点,仅仅是老妈的建议,供你参考。不要浪费这场危机给你带来的成长机会,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勤奋精进,努力学习,为未来更好的自己做好准备。
晴晴,加油!
期待疫情过后,见到更好的你。
祝吃好喝好睡好。
永远爱你的老妈
只身来到异国求学,本就难免孤独。疫情期间选择留在海外,虽然避免了长途旅行带来的各种风险,却也让家人的挂念增添了一份。好在还有网络能够牵起地球两端相互思念的人。宅在宿舍,疫情仿佛让时间的脚步都变得更缓慢,那不妨来写一封家书吧!告诉远方的亲人“其实我很好,即便面对困难,我也会学着更坚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这段特殊时期,有留守英国的中国留学人员想到通过“一封家书”的形式,向家人报告平安。在驻英使馆教育处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有越来越多的在英中国留学人员参与进来,他们的家人收到后也纷纷回信。亲情原本就是人世间最质朴最令人动容的情感,一封封家书承载的温情与思念,是空间和时间无法阻隔的牵绊。我们把这些家书呈现给读者,希望为疫情期间留守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和他们的家人增添一分信心,送去一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