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家来说,孩子的教育肯定是你们最关心的事情了。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小就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但你会发现,结果却和我们预期的完全不一样,付出和收获永远都成不了正比。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样的困惑?今天贴心的小编就和您一起解决这些困惑!搬个小板凳,认真记笔记!
首先,要解决这个困惑,就得先搞明白一件事:我们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到底是啥?据有关专家说,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愿等待!例如:不停追问不开心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各种培训和才艺都赶快赶早考证考级;要孩子立刻修正错误却不给时间;跟孩子发生冲突了,立刻就要分出个胜负而不接受求同存异。
很多家长,一个个慌得不行,养育孩子根本就没有缓急节奏,甚至无视了一些人跟人相处时的基本原则,总是期待每一个跟孩子有关的事儿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我知道,孩子的事儿家长着急,这是上心的表现。有的不等待是关爱:怕摔了、怕病了、怕不舒服了。着急没毛病!但是孩子身上的很多别的事儿,说实话,你不如多点耐心按部就班解决本质问题。下面是家长不愿等待的三种表现形式,看看你有没有!
一、不给孩子转变情绪与态度的时间
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见了心仪的玩具,站着看看伸手摸摸再正常不过,很多家长就已经要如临大敌的开始拽孩子走。如果孩子表达了想要的意愿,一些家长又用种种手段来表达拒绝,然后就会发生震天哭喊、满地打滚、强制带离。很多时候,家长不给孩子预留“想一想”、“考虑考虑”的时间来转变态度,而要求孩子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变思路,抛弃执念,立刻坚定不移地跟他们走。家长的这些做法,对于孩子的情商其实是有相当的负面影响的,他会让孩子失去与自身情绪好好相处的机会,对于情绪体验的压抑与被动的快速转化也会降低孩子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二、限制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通路
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总是追求即时与强烈的获得感。花钱报了各种班,参加各种才艺各种演出甚至各种比赛,其实都是通过平台,来满足及时强烈的获得感。恰恰因为这种想立刻看到直观成果的心态,让孩子们开始特别偏重学习高转化率的才能,比如学钢琴、学舞蹈、学奥数......这些技能都有比较强的获得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表演、比赛等来展现成就。审美的能力很重要,好奇心很重要。好在这个情况如今大有好转,而且趋势愈发健康,孩子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当年那一代被揠苗助长的人也成长为新一代的家长,对于这些事儿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如今,已经有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等等综合能力,有更多的孩子开始从小学习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
三、不让孩子掌握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因为家长过度主动、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实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对不少孩子来说,什么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社交、锻炼、娱乐、休息……其实一直在被安排,甚至被迫进入时间安排上的对抗(孩子想玩手游,家长不预留相关时间,那只能在其他时间偷偷玩)。而这也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掌控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培养。很多孩子接受被动管理习惯了,待上了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做些对自身主动管理的事情,其中的能力短板不言而喻。所以,我们不如多给孩子点空间,多给孩子点时间,让孩子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