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2017-07-20 16:29:00
我们对世界的感悟,
来自于我们自身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英国艺术大家
在中国山水中发现自己的“无知”
▼
英国著名艺术家大卫 · 霍克尼在一次采访中曾提及自己与中国画的深厚渊源。霍克尼表示,未到过中国之前,他对于中国画知之甚少,甚至一度曾天真的认为“中国画好像也不过如此”。
一直到了1981年,霍克尼到中国进行了三个月的游历,在桂林山水中乘船游览时,他才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卷轴画的意境和精妙之处。当时霍克尼正日思夜想着努力摆脱文艺复兴所带来的透视习惯的束缚,这种来自中国山水的体验成为他突破瓶颈的最好灵感。
中国之旅给霍克尼的震撼非常大,他深切感受到,自己之前对中国画的评价“其实很无知”。
由此可见,每个人会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对某一类型的艺术、一种文化、一个国家和这个世界形成主观的理解——世界观,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人生格局。
孩子的视野里
藏着他看过的世界
▼
现在,生活条件日渐优越,家长们更是十分注重孩子在物质上的满足,愿意把所有美味的食物、名牌的服饰、昂贵的电子玩具和高等的学校教育都提供给孩子,却忽略了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世界观。
世界有多大?在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这种问题,在很多家长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他们甚至会有这样的观点:“孩子还小呢,能懂什么?”
事实上,童年是一颗种子,里面藏着人一生的密码。年少时的所见、所闻,无一例外地都会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记忆里,体现在思想和谈吐中,决定孩子未来的视野和格局。
一个从小看世界的孩子,不会变成一个只会生存不懂生活的人,不会简单的认为自己只能够拥有某一种生活方式,不会只是听信于某一个声音,不会只做别人告诉他应该做的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那些孩子曾看过的“世界之大”,会藏在他的视野中,让他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有见解和有尊严的人。
因此,让孩子行走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领略不同风格的文化,从各个角度看世界,多看看眼界,多长长见识,无疑是给予一个孩子无形的财富,让他在未来拥有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为此,希望美术教育特意开展了“行走的少年——2017希望游学营活动”。
“行走的少年”
青春不只在路上
▼
风吹雨成花
时间追不上白马
你年少掌心的梦话
依然紧握着吗
云翻涌成夏
眼泪被岁月蒸发
这条路上的你我她
有谁迷路了吗
我们说好不分离
要一直一直在一起
就算与时间为敌
就算与全世界背离
风吹亮雪花
吹白我们的头发
当初说一起闯天下
你们还记得吗
那一年盛夏
心愿许的无限大
我们手拉手也成舟
划过悲伤河流
整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大花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给予孩子一个真正的花园更能启发孩子的艺术灵感。
看过世界,才有世界观。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让孩子在艺术的陪伴下发现世间的有趣和美好,真正看懂世界,形成广阔的视野,拥有自己的“世界观”!